冒泡排序打印数组时,为什么交换前后的数组结构不同?
冒泡排序打印数组时的奇异现象
在实现冒泡排序时,许多人可能都遇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:元素交换位置前和后打印出的数组结构竟不相同。以下是一段展示该现象的代码:
function bubbleSort(array) { for (let i = 0; i < array.length - 1; i++) { for (let j = i + 1; j < array.length; j++) { if (array[j] < array[i]) { console.log(array); // 打印交换前数组结构 [array[i], array[j]] = [array[j], array[i]]; console.log(array); // 打印交换后数组结构 } } } }
执行上述代码后,奇怪地发现:
- 元素交换前打印的数组结构为:[1, 3, 6, 3, 23, 1, 34]
- 元素交换后打印的数组结构为:[1, 3]、[3, 6]、[1, 6]、[1, 3]、[1, 23]
按照预想,两次打印的数组结构应该是一致的,但为何会截然不同呢?
解谜:解构赋值的意外返回值
经排查,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使用了解构赋值:[array[i], array[j]] = [array[j], array[i]]。解构赋值能便捷地交换两个变量的值,但它还有个意外的特性:返回被交换后的元素值。
例如,执行 [array[i], array[j]] = [array[j], array[i]] 后,返回的会被赋给 [array[i], array[j]],这导致了打印的结构发生了改变。
解决方案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分号前添加一个返回值:
[array[i], array[j]] = [array[j], array[i]]; ;
这样,解构赋值的返回值就不会被赋给任何变量,从而正确反映数组交换后的结构。
以上就是冒泡排序打印数组时,为什么交换前后的数组结构不同?的详细内容,更多请关注其它相关文章!